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机关或组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的活动是公文形成的( A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社会条件 D.物质条件
2.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便于公文的处理和管理,必须强调( D )
A.公文语言规范 B.公文文种规范
C.公文结构规范 D.公文体式规范
3.公文写作是( B )
A.为领导立言 B.为机关立言
C.为群众立言 D.为社会立言
4.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件一律改为自右至左,横写横排,左侧装订的通知,发布于( D )
A.1950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
5.“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语出( B )
A.司马迁 B.曹丕
C.韩愈 D.苏轼
6.“此令、此布、此告、为要、为盼、特此函达,特此批复”等用语,是公文中常见的( D )
A.经办用语 B.引叙用语
C.过渡用语 D.结尾用语
7.“命”这一文种,最早见于( B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左传》
8.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公文文种名称是( D )
A.建议 B.意见
C.提案 D.议案
9.公报的用途是( D )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该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
D.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10.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人民公布有关法令性事项时用( A )
A.布告 B.公告
C.通告 D.公报
1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通知>》的类型是( C )
A.批转性通知 B.转发性通知
C.发布性通知 D.事务性通知
12.从报告内容涉及的范围看,《政府工作报告》是( A )
A.综合报告 B.专题报告
C.调研报告 D.情况报告
13.“办法”所规范的内容更具体、更细致,一般的写法是( A )
A.章条式 B.条款式
C.说明式 D.夹叙夹议式
14.“接待记录”记录完后,应该交由( C )
A.领导确认 B.秘书确认
C.来访人确认 D.旁听者确认
15.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除政治性、机要性和规范性之外,还具有( A )
A.时限性 B.法规性
C.权威性 D.指导性
16.在以下公文办理程序中,收文和发文都要经过的程序是( C )
A.拟办 B.查办
C.注办 D.分办
17.文书部门查办工作首先经过的法定程序是( A )
A.查办立项 B.确定查办事由
C.明确承办单位 D.明确办理要求
18.发文办理指的是( B )
A.承办部门拟写复文 B.以本机关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
C.将定稿印制发出 D.将发出的文件进行登记
19.应予归档的文件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办理完毕是指( B )
A.全部问题处理完毕 B.在公文处理程序上已经办理完毕
C.领导批办完毕 D.领导人传阅完毕
2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推行文件级管理的出发点是( B )
A.区分文件的不同保管期限 B.便于文件的保管利用
C.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D.遵循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中规定的公文文种有( ABCDE )
A.令
B.咨
C.呈
D.示
E.状
22.公文写作要求符合规定的体式和程序,是为了保证公文的( BCD )
A.政策性
B.完整性
C.正确性
D.有效性
E.针对性
23.指示的主要特点是( AD )
A.针对性
B.理论性
C.单一性
D.原则性
E.鲜活性
24.报告的适用范围主要有( BCD )
A.向上级机关提交建议
B.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C.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
D.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E.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25.一份完整的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有( ABCDE )
A.现状分析
B.目标和任务
C.主要措施
D.实施步骤
E.执行要求
26.对“件”内文件进行排列的正确方法有( ABE )
A.正本在前,定稿在后
B.正文在前,附件在后
C.报请性文件在前,回复性文件在后
D.依据性材料在前,结论性文件在后
E.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27.公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
正确。
28.公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应当用汉字书写,一般不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错误。
29.凡是级别高的机关对级别低的机关行文,都可以使用下行文。
错误。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所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
30.通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错误。《办法》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31.“提案”是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使用的法定公文文种。
错误。提案一般在各级政协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中使用。各级人民大会上使用的建议类法定公文文种称为“议案”。
32.大的机关在选择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时,一般采用分工形式。
正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3.公文为什么要求具有规范体式?
答:
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由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一特性决定的。公文体式如果不规范,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和版面形式的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应有作用的发挥,有时还会给工作造成重大失误。因此,强调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增强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方便公文的处理与管理的重要方面。
34.选定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答: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发出的公文,其所属的下级机关单位 都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除批复以外,一般的下行公文都有两个以上的主送机关。而且,级别愈高的机关的发文,其主送机关的覆盖面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公文的主送机关多是使用统称。
(2)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等上行公文,不管请示或报告的内容事项如何重要,牵涉面如何广泛,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具体的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3)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公文,如通告、公告等告知性公文,以及一些章程、条例、规定等规范性公文,它的承办或者贯彻、执行、落实、知照的对象是全社会或者全体人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公文的主送机关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35.从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看,机关之间有哪些基本关系?
答:
党政机关之间的各种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同一系统的机关,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3)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4)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
36.命令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命令(令)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布命令的必须是具有乡以上级别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不具备这一级别,或不是执行机关,都无权发布命令;
(2)命令的内容重要具有不可更改性,处理一般性的公务不宜使用命令这一文种,命令一旦发出,非十分特殊的情况,不能轻易更改,“朝令夕改”是工作的大忌。
37.简述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
答: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归档文件整理能够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文件的查找利用。
(2)归档文件整理可以维护文件的完整与完全,也便于文件的保管。
(3)归档文件整理为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